大家好,
因疫情關係此演講,改為線上
視訊聯結:Video meeting on Google Meet. meet.google.com/aqu-gfah-gbv Or open Meet and enter this code: aqu‐gfah‐gbv 主辦:台大語言所、台大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歡迎參加。
講者:黃居仁(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)
題目:千方算計與百年能願:以中文情態動詞為例的語言大數據與社會變遷
時間:2021年5月17日(週一)下午 2:00
簡介:
數位人文與社會科學,特別是以語言大數據為基礎的數據分析,不但是方興未艾的前沿研究,更是社會面臨挑戰與劇變時,預測變化趨勢與提出最佳方案的利器。
這個報告先以幾篇最近發表的研究勾勒語言大數據研究的多面向,特別強調在發掘人類集體行為改變或生活環境變化方面的價值。報告將較深入探討,如何由歷史語料中情態動詞使用趨勢來觀測社會變遷。Leech比較英語情態動詞在三十年間的演變,開創了以語料庫研究語言演變的社會動因的先河。他觀察到英語情態動詞在三十年間似乎有使用頻率降低的趨勢,因而假設情態動詞的使用頻率會隨著社會的開放平等而逐漸降低。雖然後續的研究大致支援這個假設,但是這個問題的研究方法,如數據取樣與建模解釋等還有相當多的爭議,包括缺乏連續追蹤僅以兩個時間定點直接比較是否可靠,以及這個假設是否適用於英語以外的語言等。我們採用谷歌圖書1901到2009所有中英文文本的大數據,逐年取樣建模比對,發現Leech的假設的確過於簡化。中英文情態動詞的使用頻率,都呈現了與社會脈動結合的高低變化,而非是簡單逐年降低。更重要的是,強中弱情態動詞的變化趨勢不同,呈現了不同的社會脈動。